|
|
|
當前位置:首頁 > 全部 > 專題論述
2014年中國番茄醬行業發展面臨的危機及應對策略淺析經過兩年限產保價,國內番茄醬行業已經走出價格下行周期。在最新的限產保價政策升級版——“精算”策略的保障下,未來番茄醬價格甚至將擺脫周期性波動,維持在行業成本線之上。 不過,業內龍頭企業仍面臨危機:因限產保價,產能大幅閑置,固定成本上升;小廠搭便車行為盛行,引起原料搶奪戰,可變成本進一步增加。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疆加工番茄產業往何處去?他們要突圍的是經典的“囚徒困境”,還是中國農業普遍面臨的“小農困境”,抑或是新疆加工番茄產業特有的“番茄困境”? “囚徒困境”突圍 僅以2012年北疆番茄種植大區昌吉州為例,全州年銷售能力在500萬元以上的番茄加工企業就有19家,日處理能力三五百噸的加工廠更是隨處可見,這些規模較小企業的經營形式靈活,既不用簽訂訂單去顧慮原料的種植品質,也無需去理會所謂的行業規則,在番茄醬市場行情較好而原料欠收的時候就紛紛抬高價格搶購原料,在番茄醬市場行情低迷而原料豐產時又停業暫時調整,等待“有利時機”。 當中國證券報記者問及新疆加工番茄產業當前面臨的困惑時,任軍,這位曾幫疆內一家制醬企業在業務上牽線搭橋的私募基金經理第一個點名行業的“無序競爭”。 任軍給我們舉的昌吉州制醬行業的小故事只包含了無序競爭的第一個含義:原料收購無序。事實上,任軍認為無序競爭最重要的含義是對外銷售無序,而這個“無序”對行業中的企業是致命的,因為它直接拉低了國際番茄醬報價。 2009年開始,國際番茄醬市場進入供大于求、去庫存階段。國際番茄醬市場價格一路下滑、持續低迷,徘徊在700 - 800美元/噸,最低降至600美元/噸,國內制醬企業全面虧損,行業前景堪憂。 惡劣的生存環境促使行業自救求生,自2011年底開始,國內最大的番茄醬生產企業中糧屯河聯合國內第二大番茄醬生產企業新中基及疆內其他企業進行限產保價。經濟學理論上著名的“囚徒困境”,在加工番茄產業實現了帕累托最優。 限產保價甚至并非國內獨有。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掌握的資料,全球排名第一的番茄制品國美國,2011年也發起了限產行動。 聯合限產保價取得了顯著成效。天津海關提供的數據顯示,國際番茄醬價格從2013年5月的926.46美元/噸上漲到2014年5月的1134.82美元/噸,這已經接近最近一個歷史高峰2008年的1200美元/噸。 如今,限產保價有了最新的升級版本:精算。對于精算,中糧屯河董秘蔣學工給中國證券報記者做了深入解釋,即每年番茄榨季結束后,公司番茄事業部將對來年世界另外兩大番茄產地的產量和全球的消費量進行測算,同時了解農民的種植意愿,在此基礎上聯合新中基擬定來年的番茄種植面積、訂單價格和自種面積。精算的含義不言自明,使中國加工番茄產量始終保持供略小于求的狀態。 精算是基于最新的行業現狀做出的理性選擇。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介紹,當前全球番茄制品版圖雖然仍是美國加州、地中海地區及中國“三足鼎立”,但事實上格局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近年來美國加州地區番茄種植技術大幅改進,畝產從2006年的6噸提高至8-9噸,在種植面積沒有明顯變化的背景下,當地加工番茄產量由2008年的1050萬噸上升為今年的1270萬噸,北美地區番茄醬的供應量已經超過了需求量。而眾所周知,上述全球三大產區中,中國是典型的“生產大國、消費小國”,90%的番茄醬用于出口;地中海地區不僅自身產量大,且大量進口中國、美國原料,加工分裝后出口到歐盟、非洲、中東等地;北美市場基本上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態,進出口量均很小。因此,北美地區供需失衡最先受到沖擊的必然是中國加工番茄產業。 全球番茄制品版圖的微妙變化意味著什么?新疆輕工行辦一名工作人員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解讀:首先,中國加工番茄企業原來在限定產量時只需測算地中海地區的需求缺口,如今還需要測算美國加州地區的供給余額,即測算要素從一個增加至兩個,難度大大增加;其次,由于國內番茄醬競爭力不如美國加州地區,從某種程度上看,北美地區的供給盈余直接降低了國際市場對國內番茄醬的需求量,限產壓力增加。 然而,預測難度增加、限產壓力增大都不是多大的事,疆內一位不愿署名的上市公司高管如此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內加工番茄行業真正的挑戰是限產保價聯盟本身就不穩定。番茄醬價格維持上揚態勢后,原料搶購戰將升級為常態,加上限產使得產能大幅閑置,龍頭企業成本上升;同時,由于行業準入門檻低,小廠搭便車行為極易發生。事實證明,諸多因素正在動搖本來就不十分牢固的限產保價聯盟。 “小農困境”突圍 “這簡直是一場革命。ㄖ屑Z屯河)北疆種植區畝產9噸,南疆種植區畝產9.5噸,全疆平均畝產7.5噸,當時把我都嚇了一跳!敝屑Z屯河董秘蔣學工這樣描述他在今年番茄成熟期考察種植基地時的所見所聞,“要知道,此前全疆平均畝產只有3.5噸! 畝產翻番的背后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種子、土地整修、起壟、育苗移栽、水、肥、農藥、種植模式、種植方法、采摘等等,中糧屯河董事長夏令和把這個系統工程定義為“農業”,且位居農業企業必須關注的四大環節之首。 “現在中國幾乎所有的農產品價格都比國外高,不光是番茄醬,大米、小麥、棉花、糖、大豆都是如此。”夏令和對此憂心忡忡,千百年來中國農業一直都是小農分散種植,且農民只擁有承包經營權,根本不敢對土地做長期規劃。而在國外,一個農場種幾萬畝地很常見,農場經營權在祖祖輩輩間代代交接,技術得到了充分積累和延續;同時,由于土地私有化,農場主愿意在土地、技術上進行大量投資。 作為大農業里的一個子行業,加工番茄種植產業自然也是深陷“小農困境”。新中基工作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小農種植模式使得原料品質不一。番茄品種較為單一,退化嚴重,栽培模式落后,一些番茄原料中水溶性固形物和紅色素含量下降,單產不高,品質優勢逐步喪失。同時,正是小農種植模式容易導致原料收購的無序競爭,加劇番茄原料品質滑坡,企業平均原料消耗大幅增長。 事實上,小農種植模式是當前農業無法在短期內扭轉的國情。為了在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國內加工番茄產業選擇了“訂單農業”。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開始,中糧屯河以全產業鏈為依托,積極開展“訂單農業”,促進農民結成合作社,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在“訂單農業”模式中,中糧屯河扮演了服務者、收購者、生產組織者的角色,通過“公司+農戶+基地”、“公司+合作機采大戶”等多種靈活的模式,有效推進農業的規模經營,推動農民合作社的發展。 同時,由于對原料的依存度較高,“訂單農業”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原料質量提供了保障。昌吉州一跟中糧屯河簽約的番茄種植農戶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公司會考慮不同品種的內在品質及其穩定性、持續性,根據農戶土地的情況推薦種子,并在種植過程中,為農民提供科學播種、科學栽培、科學指導等全方位服務。 不過,“訂單農業”在保障原料質量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每到采收季,新疆幾大番茄制醬企業便會開始一場原料搶奪戰。本來屬于一家企業的訂單,有可能會被別的企業高價搶走。 “這是個兩難問題!毕牧詈驼J為,“目前的紛爭,大家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作為企業來說,我要思考我的農業模式,我們來年能不能再多租一些地?如果還要跟農民簽合同,我們是不是可以只跟大戶簽,或比如只跟兵團這個層級的簽,不是以前那種挨家挨戶的簽?” 疆內專家的建議跟夏令和想的如出一轍,他們認為,企業可多發展自種農業,這樣可以避免農民違約,又可保障產品品質。實力較強的企業要走差異化經營路線,與高端客戶合作,從而拉開經營價位。與此同時,企業也可以加強研發,解決番茄生長周期短、成熟太集中的問題,減少企業與農戶之間違約的情況發生。 不過,夏令和堅信農民和企業之間是可以實現真正共贏的,而且只有實現真正的共贏的模式才是持久科學的模式。 “也許,中國農業很快就會有轉機!毙陆蒉r業局局長賈文明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了做好土地流轉工作,各市縣成立了土地流轉交易中心。土地流轉后,規;洜I,風險可控,從源頭上保證了番茄等農產品的品質。全州從未出現過番茄農殘超標案例。番茄產業是昌吉州一項重要的產業,目前昌吉州每年種植番茄達20萬畝。中糧屯河在昌吉州便有生產和加工基地。 中糧屯河公司顧問周永生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土地流轉之后,農業有望形成規;洜I,企業才愿意加大對土地的長期投入,比如改良土壤,才能更好地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機械化。只有這樣,成本才能降低,農業現代化才有可能實現。土地流轉之后,大規模農場就有可能形成。大的番茄農場主收益遠高于一般農民,前者畝產能到7-9噸,后者只有4-5噸! “番茄困境”突圍 夏令和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種植、加工、物流、銷售四個方面,每一個都很重要,但對新疆的農業公司來說,物流和銷售的問題更加突出——出不去,費用高;銷售則是疆內農牧業企業共同的短板。 物流和銷售,可謂新疆加工番茄產業的兩大特殊“困境”。據了解,新疆的番茄醬主要是出口,番茄醬出口屬大宗商品,所以在出口過程中對鐵路運輸依賴性很強。但是由于新疆運力緊張,卻給番茄醬的向外運輸帶來困難。 2010年,內地棉紡企業原材料供求緊缺。為了響應國家平抑市場價格的舉措,烏魯木齊鐵路局全力以赴組織棉花外運,保證了每日不少于300車的運量。在保障內地運量的同時,卻給中亞方向的外運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從2010年4月底開始,發往中亞的番茄醬及部分農產品運輸出現不同程度的滯留現象。時值番茄醬出口旺季,出口形勢好壞直接關系到7月底番茄醬生產企業的再生產,幾家出口企業集體向主管部門反映情況。停滯了1個月后,出口中亞及俄羅斯地區的番茄醬在烏魯木齊部分貨場終于恢復運輸。雖然發往中亞國家的番茄醬出口還未完全通暢,但是中亞客商一直在催貨,為了在恢復正常后爭取盡快出口,還是有公司決定先把貨拉到貨場。 新疆的運輸問題,也給從新疆進口番茄醬的客戶帶來困擾。蔣學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疆有限的鐵路運力資源,不能滿足疆內貨物正常出疆銷售,使新疆番茄加工商每年生產的番茄制品不能按簽訂合同要求按期發運出疆,南疆片區尤為突出,制約新疆番茄產業的發展。阿拉山口也時常出現停裝問題,使新疆番茄制品不能按時到達俄羅斯及中亞客戶工廠,造成客戶不能按計劃生產。” 除了物流,新疆加工番茄產業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銷售。這個銷售包括兩層含義,一方面是拓展國內市場,另一方面是改變目前制醬企業普遍以出口低附加值、低加工程度的原料醬為主的格局。 冠農股份一名工作人員承認,番茄醬國內銷售基數偏小,這是一個現實,因為中國的飲食文化背景,對食品的成品消費和國際上有很大差別。但是,近些年這個文化有很大改變,最近我們做了很多市場研究,還是很鼓舞人心的,最近三年國內的番茄制品的消費增長年均超過千分之十五,這個比重是很大的,說明未來的市場前景還是非?捎^的。 在提升產品附加值方面,以中糧屯河為代表的龍頭企業也在不停嘗試。夏令和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番茄事業部里有個番茄制品部,主要涉及的產品包括番茄丁、番茄沙司、番茄飲料、番茄火鍋底料等。銷售方面,中糧屯河已經和蒙牛有過幾次接觸,如果蒙牛真的成為一個總經銷,銷量將打開,夏令和已經開始擔心公司產能難以跟上。 蔣學工透露,公司將持續推進以銷定產、季產年銷策略。進一步優化市場、客戶結構,將目標市場調整為周邊區域和國內市場;國內貿易開拓高端客戶及下游市場的銷量,重點發展與國內分裝商的合作;國外貿易側重向地理位置近、對產品差異化、服務要求高的周邊市場發展。 而對于目前疆內加工番茄企業面臨的物流困境,幾乎所有受訪的業內人士都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將有助于提升新疆的運力。2013年,國家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與西亞各國之間形成的一個經濟合作區域,大致在古絲綢之路范圍之上,包括西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五省區,西南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等四省市區。 跨境鐵路、公路建設,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依托。在今年的中國-亞歐博覽會期間,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就曾指出,國際運輸通道建設是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依托,未來將重點加快跨境鐵路、公路的規劃建設。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主任黃勝強表示,中國海關將繼續支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關鍵節點和中心城市打造對外開放平臺,推動新疆等沿邊地區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跨境經濟合作區。新疆將以交通大通道和樞紐建設為重點,推進互聯互通,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及兄弟省區市密切合作,構建暢通新疆與內地,聯通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非洲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中糧屯河董秘蔣學工表示,如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完成,公司銷售到歐洲和俄羅斯市場的番茄制品可以通過歐亞大陸橋出運,將很大程度上緩解番茄物流方面壓力,同時也給公司番茄業務降低費用。 來源:中國行業咨詢網 【 關閉窗口 】 |
全部
訪談對話
專題論述
專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