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前位置:首頁 > 全部 > 冷鏈運輸
高科技助力冷鏈物流提質增效隨著生鮮電商、新零售的發展,冷鏈物流訂單碎片化趨勢明顯,如何依靠“高科技”,讓消費者“吃得放心”?許多企業進行了有益探索。 高科技助力冷鏈物流提質增效 廣東某水產公司自主研發低溫暫養、活魚包裝、純氧配送等專利技術,從塘頭到市場,采用逐級降溫和智能溫控技術,在運輸過程中讓活魚處于半冬眠狀態,全程無需換水,做到全程封閉溫控管理,實現“南魚北運”產業化發展。在不添加任何藥物的情況下,確保魚類從廣東到北京存活率達99%以上,讓消費者吃上真正放心新鮮的活魚。 吃到當天采摘的新鮮荔枝也不成問題。廣州某果菜保鮮公司依托全程農產品冷鏈流通技術,包裝當天采收的荔枝后,送恒溫車間降溫及保鮮處理,令果內溫度降至5℃,隨后稱重裝箱繼續放置冷庫降溫后裝運冷柜,并通過全程監控保證貨柜運輸全程保持在0℃至2℃,直到抵達目的地開柜。 天天掃的二維碼,現在也可以用來查溫度了。寧夏一家公司已經在所有產品包裝上貼上自動生成的二維碼,客戶拿出手機,就可以查詢產品冷藏倉儲運輸全過程中應用的標準、產品溫度、出入庫日期等信息。 除了二維碼,冷鏈物流監控體系還有大招。據了解,農產品冷鏈物流透明化管理系統在產品分揀、包裝、運輸、倉儲、配送等環節實現溫度全程監控,保障冷鏈物流不斷鏈。他們將冷庫溫度監控預警子系統、GPS溫度監控跟蹤子系統整合在一起,與客戶系統對接,客戶就能通過網站、手機客戶端查詢系統數據。比如,煙臺一家公司就整合了公司商流信息以及物流信息平臺,建立了完善的溫度記錄及追蹤體系。 此外,冷鏈流通技術及運輸模式也有創新,火車成了運輸新鮮農產品的得力工具。山東某公司應用遠距離多式聯運等新型冷鏈設備及運輸模式,實現不開箱、不倒貨,就能根據不同保溫需要調節溫度,提高物流效率。這種鐵路冷鏈班列以冷藏集裝箱作為載具,依靠溫度感應器自動穩定箱內溫度,貨物從廠家整箱鉛封后,冷鏈短駁至鐵路場站。 近年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冷鏈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很多物流企業以往采用人工操作為主,在向現代化轉型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采用條碼以及RFID技術的采集設備,來提升其運作效率。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俗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可工作于各種惡劣環境。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冷鏈生鮮食品行業。 高質量發展階段,物流企業該如何更好運營冷鏈物流? 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這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隨著我國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提升,食品衛生和安全意識的提高,冷鏈物流的需求規模和需求層次將不斷升級,我國冷鏈物流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那么,在政策環境持續向好的情況下,物流企業該如何更好運營冷鏈物流? 有專家建議,企業可以效仿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建立冷鏈物流業的共同配送。據了解,目前一些企業還不具備專業的冷鏈物流運作體系,也沒有冷鏈物流配送中心,而建立冷鏈物流中心,成本高且回收期較長,一個企業很難單獨承受起來。 “冷鏈食品的特點是相同的,所以社會應將整個冷鏈物流業聯合起來,共同建立配送中心,實現冷鏈物流業共同配送。”該專家表示,共同配送既提高了物流運輸效率又降低了物流成本,有利于企業集中精力經營自己的核心業務,促進企業擴大市場規模。
該專家認為,冷鏈物流共同配送可減少社會車運輸流量,減少卸貨堵礙交通,也可有效提高冷鏈車輛的裝載率,節省冷鏈物流處理空間和人力資源成本。 “比如乳制品鮮奶運輸的過程冷鏈物流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零售企業可以與鮮奶廠商結盟實現保質運輸。”該人士舉例說,“如大型的超市與蒙牛直接建立合作,由蒙牛商直接配送,利用蒙牛運輸要求和工具實現快速直接地到達超市冷柜,避免運輸過程中的鮮奶變質。”
另有行業人士表示,冷鏈物流管理中,硬件與軟件相輔相成協調發展非常重要。在規劃冷鏈物流系統時,要依照本身的需求與運作特性,軟硬結合,統籌規劃。首先是硬件規劃,即對廠房、倉儲設備、運輸設備等進行良好的規劃,推進冷藏設施設備的完善和提高;其次是軟件規劃,即從庫存控制、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顧客服務等方面進行良好的規劃;再次是技術創新,即加大科技開發和投入,在冷凍冷藏方式和技術上不斷革新,同時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盡快普及各種冷藏保鮮新技術。 【 關閉窗口 】 |
全部
訪談對話
專題論述
專題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