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各類生鮮超市遍地開花。生鮮超市及生鮮賣場是整個零售賣場中最具有活力的,也是最親民的,同時也是零售業者認為最難做好的一個部門。這是由于生鮮商品的特性決定的。
首先生鮮商品“鮮”字當頭,對于品質中的“新鮮”要求很高;
其次生鮮商品多為民生必需品,價格敏感度高;
第三生鮮商品多為初級農產品,商品規格不明確,標準化程度很低;
第四對于生鮮現場加工品(如熟食、面點、烘焙等),對于衛生、安全、品質、口味要求都很高;
第五生鮮商品種類繁多,且多受季節、氣候、產地、工藝、儲運條件、陳列包裝影響很大,因此對經營者專業度要求很高。
也正是因為如此,生鮮才是市場競爭的主戰場。
“農超對接”模式是盈利關鍵
目前生鮮超市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又推出一系列優惠活動是很多生鮮超市吸引顧客的手段。那么生鮮超市如何二者兼顧呢?
低價促銷也能賺錢,因為超市講究的是綜合利潤,這就體現了超市大宗進貨的價格優勢。而且,“農超對接”模式也能使超市得到更新鮮,價格更低的貨源。同時,連鎖生鮮超市一般有自己的低溫運輸車和冷藏庫,通過在店面之間調動果蔬品,可將其他店面存量大的果蔬品拿到存量小的店面第一時間賣出去,從而大幅降低損耗率。
未來,超市直接與農業合作社對接的“農超對接”模式將愈發密切。也就是說,傳統模式下,蔬菜從田間到市民的菜籃子必須經過農民、農業合作社、一級批發市場、二級批發市場等流通環節的逐級分銷,而“農超對接”則省掉了中間環節。因此,與傳統模式相比,生鮮超市農產品的價格會低二到三成。
生鮮超市未來將趨于精細化
隨著連鎖超市品牌的增多,競爭不斷加劇,生鮮超市只有形成規模,降低成本才能獲得競爭話語權。店面越多,品質越好,也越容易被消費者認同。因此,大型連鎖可謂生鮮超市的未來發展之路。
長遠來看,生鮮超市市場將逐漸趨于精細化,各家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專屬領域。例如,有的生鮮超市傾向中低端市場,選址多在老舊小區附近,更喜歡用低價促銷的方法去招徠顧客。有的生鮮超市傾向中高端市場,選址大部分在高檔小區附近,更傾向于用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去留住客人。
來源:冷鏈產業圈